![]() |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过关大攻略
1)听力 2)阅读 3)完形填空 4.)词汇与语法 5)写作
提高听力水平的建议
1.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由于考场的紧张气氛,听力的瞬间、暂时性,考生在听之前,生怕听不懂,听觉紧张,越怕就越不能专心,或有个别词汇一下子听不出,而苦苦绞尽脑汁的想,而影响对下边的内容的注意力。因此,考生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参加一些模拟考试,培养对考场的适应能力,扫除恐惧心理,训练自己整体理解而非逐字逐句理解的意识,用上下文进行推测的能力。从而做到“精神集中而不紧张,注意力专注但不停留”。
2.听力测试考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而英语可分成诸如书面语、正式、非正式、口语体等语域,它们在用词、句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英、美不同的语音、语调、单词,而且在学习书面语的同时,注意口头语的表达方式、用词、句型结构、升降调所表示的不同的感情色彩。只有坚持不懈的长期进行泛听,听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性别、不同语音语调,甚至于同一单词的不同读音,才能稳步提高听力技能。
3.在各部分题目前试题册上都印有一段题目指令,磁带上也录有相应指令,由于每年考试这部分指令都基本相同,考生只要熟悉这些内容,就可以节约下录有指令的这段时间,利用其提前阅读试题的问题及干扰项。
4.有目的的听:听力与语法、阅读不同,可以读完再回读,她的内容是暂时、一次性的,因此学会抓要点、关键词,以意群为单位理解全文,就变的相当重要。在四级考试的听力部分中,问题都已印在考卷上,考生先看了问题,心中有数,就知道有针对性的有选择地听原文,听的时候,抓相关信息,滤除不相关的内容,从而减轻听的负担,以提高听的有效性,同时,通过阅读干扰项,多些背景提示,再分析四个选择项的异同,以此作为线索,听的时候,有的放矢。
5.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由于受母语的干扰,中国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习惯于在大脑中先把英语翻译成母语进行理解,然后再翻译成英语回答,而听的内容常常一瞬即逝,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用英英字典,用英语的概念去解释诠释,从而避免把英语翻译成母语,再翻译成英语的习惯。这样,可大大减少听的过程中解码所需的时间,也就不会出现猴子摘苞米的故事了。更多信息请访问://www.24en.com/
6. 语言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其交际功能,能够理解中心思想,演讲者的意图,或细节,能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意义,善于把语言与语境联系起来进行体会字面表层所传递的深层意义,如请求、命令、建议等,而熟悉句子的句型,有助于提高对讲演者意图的判别能力,理解句子的语言外涵义。
7. 学会边听边记笔记,不是听写,而是写下关键信息,如关键词、时间等,便于作参考。
8. 陈述与对话都选自日常生活对话,所以考生在加强听力的同时,多用英语交流,“听说不分”,创造运用英语的语境。单句陈述比较难,在于没有上下文,或重复,所以对于词汇、词语搭配、句型结构的捻熟非常重要。在双人对话中,不仅理解谈话内容,而且善于通过谈话内容,判别诸如:两者的身份,谈话的时间、场合,话题,弦外之音等。
9. 在平时训练听新闻时,注意新闻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如what, who, where, when, how, and why等,在考试中再结合问题内容,就能很快做出正确选择。
新闻中,许多人名、地名、组织机构等出现的频率较多,而对这些不熟悉,有可能降低反应速度,所以,考生平时多读些如china daily, new york times, 《参考消息》之类的报刊杂志,并适当的做些记录,尤其是常出现的国际人物、国名、地名、事件等,从而多些储存信息,有利于考试中快速听懂内容。
中国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过去学习英语很重视语言的结构,句法,而忽视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没有协调发展,通过四级考试,使考生对自己的各项能力进行检验,促使考生重视各项语言技能的培训。
专业英语阅读考试特别强调考生的阅读速度,要提高阅读速度,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问题的关键。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 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
任何阅读材料都有主要意思,即大意(main idea)。文字材料的大意有不同的层次。一个比较长的句子可以说很多事情,但一般只有一个大意,可以用几个词概括;一个段落包括很多句子,但也只有一个大意,通常是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包含段落的大意。通常人们说“大意”指的是整篇材料的中心思想。
非小说体的阅读材料通常有比较明显的大意,其结构也比较清楚。文章的开头部分(introduction)就比较明确地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主体部分的每一段也有主题句,通常在段首或段尾。文章的结尾还要对全文作一个总的概括。
为了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读者应该在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寻求作者对生活所做出的直接或间接的评论。这些评论有时作者直接说出,有时隐含在篇章中,有时通过他人说出。为了便于找出作品的中心思想,阅读中你可以考虑以下问题:
1)作品是否表明了有关社会生活的某种重要的东西?它是否帮助你形成新的生活观?
2)作品是否表明了某个普遍真理?
3)你同意作品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吗?
2. 如何对待阅读中的词汇问题
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生词。大纲中规定允许有3%的生词,也就是说2000个词中允许有60左右的生词,但一般不会有这么多的生词。有的人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有的则读完一两页后查字典,有的人则完全不管生词。其实阅读中遇到生词只要不影响你对篇章主要意思的理解,一般应该继续往下读。如果生词的确影响你对内容的理解,查字典当然是一种办法,但很不方便,而且频繁地查字典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影响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所以在平时阅读时,遇生词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上下文猜测。以下几条建议可帮助你猜测词义:
(1)看看上下文中有没有生词的另一种说法,即找同义词。有时上下文会对一个生词作解释,或者提供一些暗示。
(2)看看生词在文章中的词性,即看这个词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他词类。另外再看看这个词在文中与哪些词搭配使用,再根据自己的其他知识,就可以进行正确的猜测。
(3)分析生词的构成,尤其是词的前缀和后缀。英语中很多词都是加前缀或后缀而变来的。比如你认识这两个词write和similar,根据前缀re-和后缀-ity的含义,你就可以准确地猜出rewrite和similarity这两个词的意思。
(4)看看同一生词是否在上下文的其他地方出现,把两处的语境相比较,也许能更加准确地猜出词义。
(5)充分利用你关于所阅读的内容已有的知识。
为了巩固阅读过程中的生词,在读完一篇后,你可以把本篇中最重要的生词查一下字典,准确地了解这生词在文中的意思。因为我们训练的篇章都是大纲规定的题材,在真题中也可能会遇到这方面的文章,甚至单词。
3. 推论出段落的隐含意思
有时,为了某种目的,作者往往不直接说出某一意思,而是含蓄地表达。这种隐含的意思有时是篇章的主要意思。所以阅读中经常需要推论(making inference)。有时一句话的含义需要推论,有时整个篇章的含义需要推论。以下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你进行推论:
(1)结合作者的思想观点、写作背景进行推论。
(2)寻找作者直接陈述的诸多事件之间的联系。
(3)仔细体会某些重要词的含蓄意义及其感情色彩。比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的意思都是“政治家”,但前者有贬义的色彩,即“政客”,后者则没有。
(4)从作者的语气、语调、措辞等文体特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reading beyond the lines)。
(5)得出某一推断后,尽量从上下文中寻找证据。
(6)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各方面的知识,把文章中所述的事情和自己的阅历或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考虑。
4. 预测下文内容
预测下文内容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预测与猜测不同。猜测是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文字意思的假设,预测则是假想下文将会发生什么事情。预测之所以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是因为它使你产生某种“期待”(expectations)。带着这种期待去读下文,你会努力为你的假想寻找证据,你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在文中的重要内容上。
当然,预测也不是随意的,必须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或已了解的内容加上你自己的一般常识进行符合逻辑的预测。当你继续阅读下文时,你的预测要么被肯定,要么被否定。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加深你对原文的理解。以下是几条建议:
(1)如果你对段落的主题思想已有初步的了解,想一想关于这一主题通常要描写哪些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本文中会发生吗?
(2)应用你的英语语言知识及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习惯用法,预测篇章将要写什么。择时就要考虑到各选项与上下文的联系。通常这种联系或关系为考生做出正确选择提供了各种线索,比如语义逻辑、语法框架、词汇搭配及词义的应用和概念,还有些是非语言性的一些知识等。
1. 语义线索:在完形填空中,某些项的选择可以根据“语义”来决定,既已有的词或句子的语义决定着必须选择某个选项,否则整个文章的语义逻辑就不通,内容就与作者的原意不一致。
2. 语法线索:指所填入的词与上下文可能发生的语法方面的联系。
3. 词汇线索:有些完形填空要填入的词与上下文其他词有各种联系,文中的词往往在词义上或搭配上决定了应填入的词。
4. 概念线索:在完形填空题的上下文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词与空格内需要填的词同指一个人或事物,甚至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应填的同一个词。
5. 语篇线索:有时完形填空的各选项同为表示一定逻辑关系或承接关系的词或词组。选项同为单词时首先看四个选项是否词性相同。若连词、副词混杂,先分析原句成分是否完整,可参考标点符号或其他连词的存在。确定所需的词性后,再判断逻辑题在原文中所涉及的范围。有时只是几个词之间的关系。常出现在完形填空部分的逻辑关系表示方式有连词、副词、语气词及插入语、词组(介词词组)等。
6. 超语言线索:在完形填空考题中,有时不是利用以上几种线索便可以决定选项,这时往往要根据自己对试题内容的有关背景知识的了解来决定填入的选项。
于:24
个空格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整个篇章的一部分,与上下文有着明显或微妙的关系,因此在选择时就要考虑到各选项与上下文的联系。通常这种联系或关系为考生做出正确选择提供了各种线索,比如语义逻辑、语法框架、词汇搭配及词义的应用和概念,还有些是非语言性的一些知识等。
1. 语义线索:在完形填空中,某些项的选择可以根据“语义”来决定,既已有的词或句子的语义决定着必须选择某个选项,否则整个文章的语义逻辑就不通,内容就与作者的原意不一致。
2. 语法线索:指所填入的词与上下文可能发生的语法方面的联系。
3. 词汇线索:有些完形填空要填入的词与上下文其他词有各种联系,文中的词往往在词义上或搭配上决定了应填入的词。
4. 概念线索:在完形填空题的上下文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词与空格内需要填的词同指一个人或事物,甚至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应填的同一个词。
5. 语篇线索:有时完形填空的各选项同为表示一定逻辑关系或承接关系的词或词组。选项同为单词时首先看四个选项是否词性相同。若连词、副词混杂,先分析原句成分是否完整,可参考标点符号或其他连词的存在。确定所需的词性后,再判断逻辑题在原文中所涉及的范围。有时只是几个词之间的关系。常出现在完形填空部分的逻辑关系表示方式有连词、副词、语气词及插入语、词组(介词词组)等。
6. 超语言线索:在完形填空考题中,有时不是利用以上几种线索便可以决定选项,这时往往要根据自己对试题内容的有关背景知识的了解来决定填入的选项。
en.com
下一篇文章: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过关大攻略 (二)
上一篇文章: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题型分析与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