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点评论:我服了你“大野鹅”塔
举世闻名的大雁塔被翻译为“big wild goose pagoda”,再翻译回来就成了“大野鹅塔”,这样的例子似乎屡见不鲜。比如,正在修建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就将“公园park”搞成了“猪肉pork”。人们曾在火车上看到“贵阳”被翻译成“the expensive sun昂贵的太阳”,“警风”翻译成“police breeze警察的微风”,“抛扔”翻译成“to throw to throw扔了又扔”,如此这般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也不明白的中式英语,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著名的风景区或人来人往的列车上,可笑之余更让人尴尬。
可以将简单的英语翻译成这样的惊天地、泣鬼神,恐怕还不仅仅是一个英语水平或人员素质的问题,我们至少应该可以在工作态度、严谨性等方面提出质疑,因为这样的错误,会让一个稍有责任心的人羞愤不已。而面对出现在公共场所的那么多谬误,我们的管理者不知做何感想?
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在翻译方式上一般有意译和音译两种,对于地名类的翻译,多半使用音译方式,甚至就可以直接采用汉语拼音进行地名的标注。我们无法想像,偌大的古都西安,难道找不出一个对英语稍有了解的人来编制或审核这些将要展示于大庭广众的标牌?我们的人员素质断不至于如此低劣吧?假设自己确实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能虚心向社会上那些专业人员请教一下呢?当肥大的野鹅出现在景区里,当猪肉出现在大明宫内,于那些不明就里的老外而言,恐怕不仅仅是哑然失笑,恐怕还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些许嘲笑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曾经封闭的国家早已经成为全球大市场中的热点,各国友人云集于此,或旅游,或商务,各种旨在服务于外国友人的标牌、指示、介绍甚至菜谱等都必须使用英文的翻译,在翻译工作中,即使做不到“信、达、雅”,最起码也应该让人看得明白,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不至于让那些外国友人满景区里找野鹅、满公园里寻猪肉吧?
面对如此中国式英语,我只能在由衷叹服之余,回以一句类似的中式英语:i 服了you
下一篇文章: 陕西发现龙山文化晚期“小巨人”遗骸
上一篇文章: 看新闻学英语: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文章